注册会员
将仕郎(从九品下)
- 积分
- 162
- 威望
- 175 点
- 资产
- 3862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06-7-21
|
警惕:小心“尼日利亚骗局”变身重来 ' [3 s; d* V$ w1 z8 F2 F$ a
0 v, B. n" H: [* S: e& u[时事政军] 送交者: 北美时报 / 日期: 2006-10-08- K4 I$ e+ E; Y, O, G& m0 [3 ^) K
% a1 ~. V* \- o) ?) n1 T0 D
$ X8 l# P' o$ ?+ @4 I3 ]很多人对臭名昭著的 “尼日利亚骗局”并不陌生。该骗局经历二十余年至今不绝,受骗者无计其数,仅美国一地就因此给企业和百姓造成了几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美国国内税收署破天荒地为此专门开设反“尼日利亚诈骗”网站以警示国人。
$ _ i4 y, e4 }7 I) h% }9 s+ r( o, ^7 ~" X+ t( g# w6 B
尽管“尼日利亚骗局”是一种古老的骗术,但每年还是有许多人上当。而且随着人们的警惕性不断提高,骗子们的骗技似乎也水涨船高,骗人的花样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稍不留神,就很可能落入骗子的圈套。" [" D$ J' S. {$ K
$ E& G r* i2 ]3 y5 `一时疏忽险些被骗几千美金
. N- p4 L: e, @& w0 R9 R" A7 W4 o5 q* J$ z
居住在多伦多的吴先生最近遭遇了一件不大不小的麻烦事。他的对手就是一个从未谋面的来自互联网的尼日利亚人。4 P2 q) Q3 o' o/ {. K! H, [# r
! u! N2 M$ Q2 I* W: T事情起因于吴先生有一套房子要出租,便在一家访问量很大的英文网站发了一个帖子,包括房子的照片也放在网上,没曾想很快就有了回音。一个网友回复他的 EMAIL时说,他在阿尔伯塔一家加拿大石油公司工作,目前被公司派往尼日利亚,但他不喜欢那里。他说公司已经准备让他回来,他在网上看了吴先生的房子觉得很喜欢,想租下来。双方你来我往通了几次EMAIL,彼此渐渐熟络起来。
3 e% N6 H$ c8 G& {5 X
6 L7 E, y$ ^1 X/ ]忽然有一天,这个尼日利亚人发EMAIL给吴先生,说他觉得吴先生人很不错,很投缘,让吴先生一定把房子留给他,他愿意先付押金。接着他说他的一个美国朋友欠他4000美金,他会让那朋友把钱寄给吴先生,由吴先生取出钱,留下应收的押金后,把剩下的钱再寄给他,他要用这笔钱买机票回加拿大。为了表示诚意,这个尼日利亚人还把他的加拿大护照和他的阿尔伯塔的驾照扫描发给吴先生。吴先生一看,也觉得这人挺真诚的,就答复说一收到押金后就把房子给他留着,请他放心。
/ f7 C" y g7 A0 |0 j/ P1 c
7 V* _8 ]) k! O* L: D& L几天后,吴先生果真收到了由美国寄来的$4000支票,同时收到了那个尼日利亚人的EMAIL,让吴先生尽快把剩下的钱转寄给他,他好买机票回加拿大。吴先生也没多想,照直去银行把钱取出来,按照事先约定留下房子的预定押金,然后把剩下的几千块通过一家汇款公司寄给对方。
/ g( u" l: Z; M" p) C0 U6 u6 K! n' U( E' `6 ]0 e* v" l$ e
吴先生顺利办完汇款手续回到家,马上就接到了这家汇款公司打来的电话,询问吴先生认不认识收钱的人。吴先生还挺纳闷,认不认识收钱的人与办理汇款手续有什么相关?不过他还是原原本本地把情况讲了一遍,不料这家汇款公司的人想都没想,就告诉他这是一个骗局,在吴先生之前已经有人上过当了。过几天银行就会跟吴先生说那支票是假的,会要求吴先生把$4000退回去。而吴先生汇出去的这几千块钱就再也没有下落了。对方人在尼日利亚,提供的所有资料都是伪造的,即便是向尼日利亚警方报了警,警察也找不到这个骗子了,钱肯定是拿不回来了。汇款公司建议吴先生停止这笔汇款业务,并把钱如数退给了吴先生。* {( A# H6 y3 e3 C/ N- a9 S
9 I4 ^0 j9 N1 ~( y4 O- D
据一家经营汇款业务的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有一段时间,经常有人办理往尼日利亚的汇款业务,从外表看汇款人似乎与尼日利亚没什么关系,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后来有汇款人向他们反应被骗了,从此公司对每一笔汇往尼日利亚的款项都会格外小心,防止汇款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骗。一般说来,现在的骗局不再像以前那种说你中了大奖之类的,因为大家已经见得多了。4 x) P6 D+ _+ w$ c) |0 n; N$ [ e
3 s4 T+ r! Q1 d3 ]6 q' k6 l% d4 ~; a; q
现在许多骗子盯住互联网,在网上找一些要卖东西的卖主,编一些理由寄来一张大额的无效支票,然后要求把剩下的钱转给他。通常情况下,银行会先将支票兑付,过几天发现支票有假,再向事主追回已付款,这等于是银行根据你的信用记录给你的一个类似透支一样的服务。他希望每个人平日里都多个心眼,特别是在应对来自尼日利亚的签约和付款时,尤其应加以注意。4 {+ S' j6 v" @' }6 y/ ~: r% z
8 }! P$ {4 O9 Y/ C0 b2 U
一位姓韩的留学生告诉记者,他因为需要与人合租宿舍,在某大学网站里发了一个招租帖子,一下收到十几封自称是尼日利亚留学生的 EMAIL,让他怀疑的是这些回信的格式内容大体相同,言辞极其诚恳,有的甚至答应一次交清一学期的房租。他估计这些人并不是真的想租房,一概回绝了。只是他一直想不通这些人到底怎么骗钱。今天知道他们利用假支票行骗,很后怕,因为他也不知道银行兑付假支票后还可以追回。0 h7 R9 {5 Z; A! S, A& V) s0 n+ a
: u7 r8 d# ~" c6 L, Z* |5 |; ~ n; P为什么总是“尼日利亚”?; x: w6 g# G8 c- q* m" A" l
& J2 }, p4 a4 b& R
“我是一名州长夫人,由于国内发生了政变,州长不幸身亡,生前隐匿了大约3500万美元,没有被新上台的军政府发现。急需将该款项以别人的名义,作为投资款汇出境外。希望得到您的合作。事成后,您的公司或个人将得到这笔资金的30%作为报酬……”
7 T3 C% z( P0 Y( c
8 c' v& U( Y) t& o熟悉“尼日利亚骗局”的人大多是从类似的邮件开始的。发信人要么是州长夫人,要么是农场主的妻子,总之是她有一笔巨款,因某种变故必须汇出国,希望收件人能借其银行账户一用,当然不会让你白帮忙,会有一笔巨款作为回报。而且她会煞有其事地给你她律师的电话、银行存款证明等等,在取得信任后,骗子会要求收信人在其账号中存入上万美元的所谓“手续费”或其他费用,此时很多人已经被那上千万美金的诱饵套牢,或许内心也曾划了许多问号,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一夜暴富的诱惑而自投罗网。
" k3 [8 ~# A; L$ Y4 a
" Z" ^; L% `* W5 a, Z: s+ {) r尼日利亚是英国前殖民地,那里的许多人对英语十分娴熟,因此最初这些诈骗基本上都是针对讲英语的国家。& n, u# H& d2 D0 x+ v( y; c
% j7 _0 x+ v8 X/ |" H据了解,尼日利亚骗局的案发原因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大跌有关。??? 石油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外汇收入,价格大跌之后对很多从事石油交易的商人打击惨重。于是,那些本来受过高等教育、英语流利的专业人士索性利用自己熟悉国际贸易的特长,改行从事另一种跨国生意,那就是国际诈骗。' L* X2 m/ Q3 j" k+ L$ O4 g& D0 c
' J ] I' d* r( x- z5 m( g/ e/ X5 U T
他们设计的“尼日利亚骗局”起初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小型企业主为诈骗对象,骗取了巨额钱财。根据美国境内对抗《419大联盟》活动组织透露,由 1985 到1999年14年间,“尼日利亚骗局”从美国骗取的金钱超过50亿美元,而且“尼日利亚骗局”一度成为尼日利亚的第三大“工业”。 2000年9月,? 瑞士联邦警察局发表的公报显示,尼日利亚骗子每年在网上行骗钱财达4000万美元。美国是迄今尼日利亚骗局的最大受害国,据统计大约有1%的收件人上当。 2003年年初,白宫向尼日利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尼日利亚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美国将实施经济禁运。# Z6 Q& _# L0 I; T0 U. U4 T
7 D* \" g7 M7 E/ U1 Q7 z早在1992年,中国上海就有一家公司被骗280万元。香港迄今已有近百人被骗,被骗金额超过1000万港元。1 i% s H: U6 g7 s9 b; J3 s
9 ` O7 f0 ]+ y3 i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欧美国家纷纷向尼日利亚施压,这种骗局目前正向中国等东南亚地区蔓延。传统的邮递信件方式已经改为发放电邮,行骗地波及到亚洲各国以及俄罗斯、新西兰等国。而且这种无本万利的买卖引来许多效仿者,昔日的“尼日利亚骗局”逐渐演变出“津巴布韦骗局”、“塞拉利昂骗局”、“ 象牙海岸骗局”或其他非洲国家的骗局。
8 ?; Z+ ?: q- Z0 S, r7 @. u- j6 N' `" p( F
海湾战争爆发后,又有骗子自称是伊拉克前副总统默罕穆德•阿其滋的儿子发出求助邮件,也有以发现了伊拉克宝藏的美国大兵的名义发出邮件。换汤不换药,最后的结果都大体相同。很难说清明天这些骗子还会找到什么样的借口。
0 q0 f' O4 {! @% w- P2 `* M& u @ l8 o7 K$ f. R8 h+ N
据中国公安大学一位研究者介绍,诈骗者往往利用网络,从某个国家的网吧里,同时把成千上万个EMAIL发往世界各地,诈骗对象也已不再局限于小型企业主,凡是有EMAIL账户者都有可能收到此类诈骗的EMAIL。这种EMAIL的外在形式多变,有的看上去是从非洲某国的政府部门发出,有的来自某大律师,也有的甚至看上去是发自英国伦敦的某大银行。不过,不管来头怎么变,它们的中心内容都跟从尼日利亚或其他非洲国家要设法转出的一笔巨款有关。由于当地政府对这笔巨额财产要征收50%的税,他需要转入您名下的国外账户来逃税。为了感谢您的帮忙,事成之后,他愿意付你20%至25%的酬谢费。
; \3 T4 O7 K; x4 G6 ^2 C/ L t# J% ]. i9 z
除此之外,信上还会附上这笔钱目前所在尼日利亚银行的账户号码,鼓励你去核实。一旦你上当后骗子大多销声匿迹,也有一骗到底的,事成后鼓励你亲自去尼日利亚领取酬金,如果赴约,自然凶多吉少。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有17位外国人为领取酬金赴尼日利亚后被杀害。! g1 R7 g" d. L) {; V
6 Z3 X0 n" Y# t
目前邮件行骗的路子越来越窄,许多人就开始变换花样。上文提到的险些被骗几千美金的案例就是最常见的一种骗局。另一位朋友也曾在多伦多遇见一个骗子,此人自称是非洲某国前总统夫人,现在要去为一个大公司作公关经理,一个月内必须去报到,为证明自己的说法她还拿出了该公司的聘用书原件给这位朋友看,说是忍痛要将自己的生意转让,有点挥泪大甩卖的架势,乍一看很像真的,其实到底她的生意值不值钱只有鬼知道。, I$ I4 |7 Y6 c' A, d1 S
5 q( O7 d8 ~1 Z- w' E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很多时候看上去很美的事情,你不得不多问问为什么,提防后面的陷阱。如果真有天上掉馅饼的事,还是让给那些抛洒馅饼的人自己去享用吧。 |
|